发布时间:2020-06-29
浏览次数:264
作为当下时代的中国人,对于火锅的喜爱也是超乎了大家的想象,过节时要吃火锅,休息时也要吃火锅,下班时也想要吃火锅,就连心情不好时也要选择去吃一顿火锅来减压,可是作为一个火锅爱好者,你到底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火锅能有如此大能力给大家带来如此的满足。这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爱吃火锅的这个独特基因是我们的老祖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在以前的原始社会,各种研究食物的技术并不是特别先进,当原始社会的老祖宗学会了用钻木取火以后,烧烤就成为了生存的主要食物之一,直到新石器时代,一种名叫古董羹的食器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曾经说的古董羹和我们现在大家口中所叫的古董并没有任何关系,在当时,古董羹指的只是纯粹的将食物投入到水中,发出咕咚的声音,这就是原始时期的中国较早的火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提升, 尤其是对“吃”这个独特的概念尤为讲究,
火锅的体积也不断变小,变成了几个人就能吃的美食。三国时期,曹丕还发明了“五熟釜”,在他用来吃火锅的铜锅中嵌入了隔板,形成了五个独立的区域,做到了一锅五吃,可以说是现今“鸳鸯锅”的祖先。
南北朝时期,“通鼎”成为火锅较为普遍的器皿,这与我们现在的火锅形式基本上一模一样了。
发展到唐朝,又出现了一种“唐三彩火锅”,从外形上看和如今的老北京涮肉用的铜锅非常相似,这也被认为是老北京涮肉的前身。
不仅工具逐渐高级,人们的习惯也在不停进化——晚唐时古人开始有了清洁牙齿的意识,出现了较早的牙齿洁具——杨柳枝。吃完火锅还不忘及时清洁口腔,个个摇身一变成了洁牙小能手,完美。